2025年全球数据标注行业报告发布:AI自动化占比超75%,但人类标注员需求不降反增

时间:2025-08-08    点击:39

  数据标注在推动数据资源汇聚、提升数据质量、盘活数据要素价值中发挥着作用。作为人工智能算法有效运行的环节,数据标注能够把需要机器识别和分辨的数据贴上标签,通过让计算机不断学习这些数据的特征,使其最终实现自主识别,从而让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。最 新发布的《2025全球数据标注与AI训练数据白皮书》显示,随着大模型和多模态AI的爆发式增长,数据标注行业规模突破180亿美元,其中AI自动化标注技术已承担超过75%的基础标注任务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全球数据标注员岗位数量相比2022年增长了35%,较2023年增长45%。驱动因素除自动驾驶、医疗影像等传统领域外,多模态大模型(如视频动作识别、3D点云标注)和具身智能需求成为新增长点。行业正呈现“AI替代与人力需求双增长”的独特现象。

1

AI标注技术进入“精准化”时代,但仍依赖人类校验

  报告指出,2025年的AI标注系统已能处理90%以上的结构化数据标注(如图像分类、语音转写),但在复杂场景——如医疗影像的病灶标注、法律合同的语义 解析、情感化交互数据标注等领域,AI的准确率仍不足85%,必须依赖人类专家复核。

  “AI可以一天标注100万张图片,但它可能无法理解某张图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隐含意义。”全球知名AI数据服务商Labelify的CTO张岩表示,“人类标注员正从‘标注工人’转变为‘AI训练师’,负责关键数据的质量把控。”

  然而,简单图像分类、语音转写等低附加值任务正被AI预标注工具取代。行业调研显示,25年约有60%的基础标注需求由“AI+人工复核”完成,纯人工标注岗位减少30%,但复杂场景标注岗位需求反增200%。

新兴需求爆发:具身智能、AI伴侣催生新型标注岗位

  随着具身智能机器人、AI情感伴侣等技术的商业化,市场对“多模态交互数据”的标注需求激增。例如,训练家庭机器人理解人类手势、语调变化,或让AI伴侣识别用户的情绪波动,都需要大量精细化标注。这类任务报酬极高,但要求具备心理学、语言学等跨学科知识。

  目前国内数据标注员总数超120万人,其中约7成为兼职或众包模式。河南、贵州等传统标注基地仍聚集大量全职人员;而新兴的“高精度标注师”通过跨境平台承接海外订单。“现在更缺能看懂医学CT片或理解法律条款的标注员。”北京某AI公司数据总监表示。记者发现,某招聘平台25年7月发布的标注岗位中,要求具备医疗、金融、小语种等专 业背景的占比达43%,较去年同期翻倍。

  行业案例:

2

  •日本某AI公司为开发“老年陪护机器人”,招募1000名标注员专门标注老年人含糊语音和微表情。

3

  •中国初创企业“深维智能”开出年薪60万招聘“AI伦 理标注专家”,负责审核涉及道德争议的数据。

政策动态:数据标注师纳入国家职业目录,认证体系启动

  2025年7月,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“AI数据标注师”列为新职业,并推出职业技能等级认证。欧盟同期发布《AI数据质量法案》,要求所有用于公共领域的AI训练数据必须通过认证标注员审核。国内《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》也提出标注质量追溯要求。头部企业如Scale AI、百度众测已开始推行“标注员技能认证体系”,部分职业院校甚至开设“智能数据标注”专 业课程。

  与此同时,元宇宙与空间计算兴起催生新业态。成都某工作室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我们团队最近承接了某AR眼镜项目的3D环境标注,需在点云数据中标记上千种家居物品的交互属性,这类订单溢价率超过普通任务3倍。”

4

未来展望:从“人力工厂”到“认知伙伴”

  专家指出,数据标注行业正在分化:低端任务加速自动化,而高端标注向“AI训练协同者”演进。标注员未来可能直接参与提示词优化或模型反馈调优。专家预测,到2028年,基础标注将完全自动化,但全球至少需要500万名‘高阶标注员’来处理AI无法解决的‘长尾问题’。如何通过职业技能升级应对这场变革,将成为从业者与企业的共同课题。
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我站观点。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